Hystop 发表于 2019-3-14 10:53

走进巷子,你会发现沙县过去的模样!

沙县是极富个性的县城。极目远眺,满眼都是现代化的景象。而只有生长在这里的人,才能找到沙县的历史。就如时光隧道,巷子两头尽显繁华,只有走进巷子,你才会发现沙县过去的模样!东门的hmTH巷沙县的城区街巷,可追溯到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 城区被命名的巷子有30条:hmTH巷、麻公巷、由义巷、林厝巷、东山巷、邱厝巷、文昌巷、谢厝巷、庙门巷、四脚亭巷、清水巷、六婆巷、池尾巷、田公巷、班厝巷、老虎庙巷、罗家巷、福会巷、天王巷、新水岭巷、三圣巷、龙船巷、曲尺巷、牛栏巷、建国东巷、建国西巷、分司后巷、曲巷、横巷、新巷。一个县城里,仍有这么多的老巷子,在三明诸多县城还是不多见的。东门的牛栏巷在沙县兴业银行对面的这条巷子,叫曲巷,它在沙县的的巷陌中,是一条很有特点的巷子,蜿蜒百米长的巷子,有八处拐弯,所以称之为曲巷。因此,走在曲巷里,最能感受“峰回路转”的意境!曲巷最宽的地方一辆三轮车可以轻松经过,而最窄的地方如果两人要并排而过,块头大的人那是有点困难。曲巷很安静,偶尔还能看到人们匆匆走过。因为曲巷连接着李纲中路和府前中路。曲巷曾是沙县城区最有市井烟火气息的地方。黎、刘、叶、余、黄、苏、陈等姓氏是曲巷里的大户家族,居住着上百口人。黎家酿制的红酒,刘家做的豆豉油在这里都很出名,有些人家还有自己的小作坊和小店铺。曲巷里有说不完的历史,道不尽的沧桑。当年沙县酒厂锅炉房沙县酒厂曾在这里书写“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故事。
当年沙县酒厂车间外围一侧黄彩云阿婆,今年84岁了,住在当年沙县酒厂锅炉房对面。阿婆说曲巷里原来大都是合院式的木板房。1989年,她家才将原有木板房改建成现在的三层楼混砖结构楼房。曲巷里弥漫着的酒香味,曾陪伴着这位老人走过了许多难忘时光。“每到酒厂装酒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闻到酒的香味了!”

55岁的余大哥,至今也还住在曲巷里,说起酒厂的往事,他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
“小时候,这里的小孩经常在酒厂里捉迷藏,在一个个大缸旁转,有时候还会躲到大缸里面,直到酒厂的大人们喊,‘小鬼们,快出来,要下班啦,关门啦!’我们几个小孩才会很不甘愿地离开酒厂。”由于常在酒厂里玩,小时候,余大哥和他的小伙伴们还喝了不少大人给的玉露酒。说起小时候偷喝酒的情景,玉露酒的香甜味,似乎还存留于他的口腔间。
沙县的酒厂曾经名噪一时。曾是沙县人的骄傲。沙县酒厂组建于1956年,当年年产481吨,到1988年增加到898吨。主要生产玉露酒、红酒、米烧(甜水酒)、果露酒、小香槟酒、菊酒等,1988年新推出“十全大补酒、状元红”。图片来说沙县档案局沙县的酒厂生产的虬凤牌玉露酒,采用糯米酿制的香甜型黄酒,1956年至1958年被评为福建省甲级酒,1959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福建名酒。1985年,评为福建省优质产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沙县酒厂搬离曲巷。曲巷里再也没有了酒的醇香,却将历史的记忆留在了这里。如今,我们透过这扇大门的门缝,依然还能看到酿酒的酒缸。酒的气味似乎开始搅动我们的味蕾。
市井烟火气息十足的曲巷,如今人去楼空,许多房屋破旧不堪,好一点的也都租给外地人居住。

曲巷里是冷清的,而曲巷两头的入口处由于紧邻大街,所以还是很热闹。

这家风味小吃店,生意特别好!桌子都摆到了路边!这对夫妻经营这家店已经有30多年了。

他们最早也住在曲巷里,曲巷里的砖砖瓦瓦他俩再熟悉不过了。

虽然夫妻俩早已搬离了曲巷,但他们每天还是要途经曲巷来到小店。

今年60岁的纪大姐掌勺、烹饪,57岁的叶大哥洗锅、收拾碗筷,打下手。无论来多少食客,夫妻俩都能从容应对,招待好每一位食客。虽说都是些家常小菜,也总能让食客们吃的津津有味!敞开式的小店,没有任何装饰,甚至连招牌都没有,而这些并不影响小店的生意。菜都摆在灶台的一侧,要吃什么,吱一声就好了!纪大姐立马就会开始烹饪!前来用餐的人,自个拿碗筷,自个盛饭。饭是捞饭,再用蒸饭桶蒸,特别好吃,就像过去小时候许多人家一样。交代好要煮的菜后,食客们还要时不时到锅灶旁看看纪大姐菜煮好了没有?好了,就顺手端到自己的桌上来。

这样的用餐环境,很像我们小时候,在家里的饭桌上等待吃饭时的场景。爸妈在厨房里忙碌,我们在一旁等着、看着,将爸妈煮好的菜一碗碗端到桌上。或许正是这样的情境,这家小店生意总是特别好,各个年龄层的人都喜欢来这里用餐。小店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裹腹之需,更让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这个小店更像是妈妈的厨房!



2018年5月份,这家名为“勺子.筷子”的小店开张了,它紧挨着叶大哥纪大姐的风味小吃店。

小店店面清新,雅致,颇有些讲究。与一旁的风味小吃店迥然不同。

经营这家小店的是一位80后年青人,她叫黄莉。


别看她今年只有30岁,擀起面来,动作娴熟、非常麻利。

黄莉是山东人。1949年,她的姥姥、姥爷跟随人民解放军解放沙县时,来到了沙县。姥姥是做面条、水饺的高手,她从小耳濡目染,也爱跟着姥姥做。大学毕业后,她留在了厦门。2017年她辞去厦门工作,回到了沙县。


曾经在厦门吃过一家名为“盘子.饺子”店的经历,让回乡的黄莉深受启发,萌生了也开一家类似那样店的想法。她要用做自己的方式呈现一份80后对家、对温暖的理解。


迎客的饺子,送客的面。在黄莉看来,饺子和面最能体现自己的心意,也只有纯手工的食物,才能在传承中传递温暖。
按照时令,冬天 就有荠菜 荸荠馅料的水饺,夏天有莲藕馅料,因时而食是她经营的理念。



尽管小店开业时间不长,但黄莉很有信心,日本电影《深夜食堂》里所传递出的温暖情怀,是她小店今后的目标和方向。

一对五、六十岁的夫妻,一位三十岁的青年,一老一少,按照各自的方式,经营着各自的小店,为曲巷带来别样的风景!







来源:沙县虾网



朵朵红 发表于 2019-3-14 11:13

前些天看到了

不帅人傻没钱 发表于 2019-3-14 12:54

沙县的历史只有请教她了

房房 发表于 2019-3-14 13:36

有历史感

逗逗逗hao- 发表于 2019-3-15 09:51

{:27_165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巷子,你会发现沙县过去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