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芭乐网微信
敬告:本站采取实名制会员注册。会员发帖回帖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所发帖子或回帖若因侵权投诉而被小编删除请勿纠结。
【严重警告】:会员发帖回帖内容务必实事求是。所有言论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不得涉及政治;任何有关时政信息、党政重要部门、军事、民族、外交事务以及国家、省、市重点重大项目以官方媒体发布为准,不得妄议;坚持依法依规有理有据的维权与负责任的曝光爆料。

三明四代人的春运回家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5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1年的辛卯年春节,话剧《龙须沟》的上演成为了很多人对新中国第一个兔年的共同记忆。与之相反是的,这一年“春节还乡旅客服务委员会”的设立却没有引起关注。其实,这是新中国最早关于春节返乡的记载。

春运,一开始称“春节客运”,后来叫“春节期间的交通运输”,现在就简化为“春运”。春运返乡,也是自上世纪50年以来我们国家一年一遇的社会问题。

1953年2月8日,“春节客运”的字眼首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同年9月,铁道部在对春节旅客运输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春运期限为春节前后一个月。

春运,对当时的三明还是很陌生的。因为那时候,我们的交通太闭塞了。永安车站只有三班客车,路线是:

●   永安——南平,隔日一班

停靠三元、沙县;

●   永安——长汀,隔日一班

停靠小陶、菇田、连城;

●   南平——沙县,隔日一班。

不仅进出班次少,公路标准也很低,质量差,许多路线断断续续的通车。一直到1957年1月,鹰厦铁路建成通车,穿越沙县、三明、永安三县市,这才将三明与全省、全国联系在了一起,也给三明带来了发展的希望。



1959年1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对春节回家旅客的几点希望》,其中第一点中提出“凡是路程比较短、步行一天可以到达的,最好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有自行车的尽可能骑自行车,不要去搭坐火车、汽车和轮船”。当然了,这时候的三明仍然没有春运的氛围。因为那时候三明还在“大雨小干、小雨大干,无风无雨,拼命干”

1958年6月,三明开始了工业基地建设,许多建设者陆陆续续由祖国的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每年,按规定给不允许带家属的工人有12天探亲假,来回路程可以报销,路程消耗的时间还不计在内。

但同时,1959年也是三明工业基地建设的关键时期。那时三钢已经在元旦顺利出钢,建设者们来不及庆祝就投入了紧张的“出铁”任务中。参与基地建设的9128部队解放军战士们率先发起了争夺红旗的劳动竞赛,以集体为单位,谁完成的任务多,红旗就插在谁名下。这种竞赛的形式以飞快的速度延伸到了工地的每一个角落。春节期间,为了保证自己的红旗不丢,工地上流行起发“春节不回家,出勤百分百”的《挑战书》。据统计,1959年的春节,三明工地上有90%的民工在坚持参加建设。

直到,1962年。

1962年,三明工业基地初具规模,再加上数以万计的工人随着迁明企业陆续迁明。于是,三明也开始有了“春运”的味道。


1965年 王先生  29岁

由三明至上海

想到这段往事,王老先生第一反应就是“春节坐火车,就那一次了。至今都是错峰出行。实在是太挤了。”有多挤呢,他回忆着说:

那是随厂迁明的第三个年头,春节和妻子一起抱着个婴儿回家探亲。我提着大包小包,妻子抱着孩子,相拥相扶,被后面的人推着上了火车。抬眼望去,行李架上不但塞着行李,还躺着孩子。那时候火车上的座位就是木板凳,长长的板凳下面有人半躺,有人半卧,周围左右塞满了东西。别说车厢里了,连车厢连接处甚至洗手间都塞满了人。妻子没办法了,只好把孩子裹得严实一些放在车厢连接处的洗脸盆中。那时候,没有餐车,也没人喊饿,大家吃着自带的干粮,冷风呼呼地往车里灌着,车轮哐当哐当前进……


1979年  许先生  30岁

由三明至天津


说到春节回家,许先生最感慨的就是“人,比电报快”。

人到家了,在家吃饭呢,大队的广播开始响起来了“许XX,到大队办公室,有你的电报”。

既然电报这么慢,那为什么还要打电报呢?

“因为不想走那十几里路啊”

那时候路网还不发达,家在城市还好一些,家在农村那是现实版的“人在囧途”:火车,换乘火车、汽车,再走上大半天的路。所以人们在出行前大多会给家里的亲人们打一封电报,希望家人骑上二八大杠到车站接一接。因为挂号信很慢,再加上车辆往往都不准点,很多时候都接不着。

上世纪80年代左右,为了增强铁路运力,将装货物的棚车简单改造为客车,被称为“棚代客车”。

1978年,在北京站等候签字中转的旅客。

1986年,因为劳累在站前广场休息的候车乘客

那时候经过三明的列车,只有鹰潭——厦门对开列车、上海——厦门往返特快列车、南京——厦门往返快车。在鹰潭换乘,是许多人出行的必然选择。大多数的时候换乘都得等上好久,有时是三五个小时,有时要等上十来个小时。火车站里常常见到大包小包在候车室里过夜的人。

全省第一个好路段——建宁公路段


郊区公交站


和许先生相比,家在省内的人可以幸福多了。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汽车客运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在春运中也开始为铁路分流减压。三明市区到本地区各县每天都有不少于一班客班车,三明——永安、三明——沙县,每天有四五班客班车。永安同永春、连城、上杭、长汀通了班车;宁化与龙岩、长汀甚至江西的石城通了班车;尤溪与南平、福州;大田与德化、永春都开通了班车。由于公路运输更加方便灵活,客运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到了80年代,短途春运已然成为公路客运的天下。1985年春节的春运,三明火车站、永安火车站进出列车828列次,发送旅客20.81万人次;地方交通发送客运3056班次,人数21万人次。

这个时期,途经三明的旅客还有一个特殊的感受,那就是“三明的服务态度,老好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着倡导优质服务、“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十大窗口文明竞赛,推广礼貌用语十个字(请、您好、对不起、谢谢、再见)等活动,三明尝试各种便民措施,努力提升服务质量,让旅客“满意在三明”。



1982年,有一位乘客给当时三明地辖市委书记写信,反映沙县火车站售票员态度恶劣的问题。市委书记批示要求全站的职工反思问题,举一反三找出差距,并去信致歉。1984年春运期间,为了保证旅客吃上饭,喝上水,三明火车站调集了大量副食品和本地特产供应旅客,车站客运室准备了三部流动开水车。全市交通系统还倡导“一人辛苦、万人方便”的精神,送票上门3000多张,通过电话信件预定车票4730多张。三明汽车站为了让旅客平安愉快地回家过年,售票、行包托运等项目都开通了夜间服务,还增设了火车站起点班车,使刚下火车的乘客也能迅速转车回家,让乘客走得了、走得及时,走得好。


1999年 小许  18岁

由大连至三明

2008年 小文  23岁

由厦门至三明


1999年,小许刚上大一,准备从大连回三明过年!因为大连到三明没有直达列车,所以需要到北京转车。大连是始发站,这一程小伙子躺着卧铺,甚是惬意。但是,到了北京中转,这票可就难买了。几十个高校,数十万的学生放寒假返乡,别说卧铺票了,就连站票都是“一票难求”。从北京到三明,两天一夜,真真是一站到底。不仅如此,90年代经济体制了发生重大变化,“民工流”席卷全国,“学生流”交汇“民工流”,成为了春运的主力军。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三明火车站


1995年3月12日,《人民日报》再次对春运进行了报道——《为了千万民工有序流动》。“票难买”“高价票”“黄牛票”“找熟人”,是人们对90年代春运的共同记忆。



同样是80后,同样是上大学,在厦门上大学的小文对“买票难”就没有那么深的体会了。因2003年开通的“三明号”,拉近了三明与厦门的山海距离,8点40分由厦门准点出发,14时40分抵达三明,全程用时仅6小时。虽然只有6个小时,但车厢拥挤嘈杂,车内空气不流通,更别说卫生间异味难忍。到了下车的时候,也是一路“风尘仆仆”。


2018年  朵儿  5岁

由三明至上海


2018年春节的正月初一,只有四岁的小朵儿也开始体验“春运”。她要和爸爸妈妈到上海度假去。赶着黄金周旅行成为新风尚,“旅客流”汇入春运大军。

2012年元旦,全国所有旅客列车实行车票实名制,打破了延续数十年的先候车再验票乘车的模式,改为先验票后候车;列车时速由60公里成倍提升,动车时代使朝发夕至不再少见;同时网站、客户端购票逐渐普及,买票成为一件动动手指的小事。体面的奔忙是现在人们对春运的感受。不仅如此,出行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三明机场、三明站陆续建成,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三明出发,日行千里。

家还是那个家,回乡之路却早已不是同一条。千里故乡能一日往返,这背后是改革的一日千里。为了破解“人在囧途”,车辆提速、路网加密,各大铁路局完成公司化改革,新一轮民航运价改革启动,让曾经“过年回你妈家还是回我妈家”这道“送命题”成了“送分题”。过年啊,我们先去“你妈家”,再去“我妈家”,然后我们来个“自由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70载光阴,中国在变,春运也在变,“春运的车轮”与“改革的车轮”一直同行。从1亿人到30亿人,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从松松垮垮的蛇皮袋到硬朗优质的行李箱, 数十节“时光车厢”整齐地连缀在一起,既展示了春运的速度与深度之变,更展示了中国前行的车轮是如何一次次作别历史的站台。


三明芭乐网-论坛版权

1、三明文明城,我是文明人,文明上网

2、三明芭乐网倡导和谐健康地网络环境,抵制过激言论和谩骂

3、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4、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三明芭乐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5、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三明芭乐网的同意

6、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7、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8、如果您认为帖子对您的利益造成伤害,请填写删除申请表,加盖公章送至我司,审核通过后一个工作日删除,下载申请表

9、请审慎看待有关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三明芭乐网_乐享你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这些历史 感觉现在真好
三明芭乐网_乐享你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经历了两个年代春运 差太多了 差太多了
三明芭乐网_乐享你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11: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开放前除了红卫兵大串联以外其他时期都是受户口限制异动的,农村和偏远地区人口被死死摁住动弹不得。改革开放后城市劳工稀缺,才有了户籍不动人口异动产生春运,非常苦的。
三明芭乐网_乐享你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11: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在变,各种都在改变。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苦与乐,最终都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三明芭乐网_乐享你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火车站最令人回忆的地方了,想当年外地求学,八十年代走鹰厦线,三明至福州火车摇摇晃晃都要七八个小时。一晃都三十多年了。
三明芭乐网_乐享你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20: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我2007年从泉州到三明,
没高速,坐客车要八九个小时,
晕到吐胆汁,
现在动车回去,两个小时就到了
三明芭乐网_乐享你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20-1-19 20: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交通方便多了!
三明芭乐网_乐享你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 关注芭乐微信帐号